欢迎来到莱城区区情网!今天是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 莱芜市天气预报: |
|
![]() |
![]() |
![]() |
全面加快莱城发展 努力打造首善之区 | 今天是 2018年4月27日 星期五 |
石铲
汶水西流,冲积成两岸肥沃的土地。1983年3月,泰安市文物局组成古文化遗址调查小组,对境内的牟汶河两岸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汶阳和嘶马河两处古村落遗址。汶阳遗址位于今高新区鹏泉街道汶阳村西,是大汶口文化中期至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约5500~4000年。遗址为高台平地,黄沙土农田,西临汶河,南北是冶炼遗址,西面原有砖瓦厂。其占地南北长500米,宽300米。从砖瓦厂用土断面上看,距地表0.5米处,有厚约1米左右的文化层。文化层中有烧土痕、陶器残片等。从遗址中采集的标本有石器、玉器、蚌器、陶器等。
石器有石斧、石铲、石凿,均为磨制,通体光滑。玉器有玉圭。蚌器有蚌镰。陶器片主要有鼎、鬶、甗、豆、罐、黑陶、蛋壳陶片等。鼎为盆形鼎腹片和鼎足。鼎足分为凿形鼎足和鸟喙形鼎足两式。鬶有流、足、鋬。鬶足分实心尖足和袋状足两式。鬶鋬用泥条拧成,似绳状。甗足,呈锥状。豆足,有圆孔。蛋壳陶器片,较薄,表面较光亮。陶质有夹砂、泥质两种。陶色有褐色、红色、白色、灰色、灰黄色、黑色。纹饰主要有弦纹、乳钉纹、圆孔等。使用了贴塑、镂空等技术。陶器表面光滑、规整。
凿形足鼎流行于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实足鬶主要流行于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袋足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分界的重要标志之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一直持续到龙山文化早期。鬶是大汶口文化最富有特征的器形,也是海岱文化的特有器形。蛋壳陶最具山东龙山文化特点,以光、亮、黑、薄著称于世,是龙山文化早、中期的产物。
大汶口文化,是1959年开始在泰安大汶口两岸发掘遗址后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在6100~5500年之间,中期距今在5500~5000年之间,晚期距今在5000~4600年之间。大汶口文化时期,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于是贫富分化现象产生,男女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氏族所有制向家族所有制的转化,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
龙山文化,是1930年李济和梁思永在章丘城子崖发掘后发现的晚于大汶口文化的一种文化,距今在4600~4000年之间。龙山文化时期,手工业空前繁荣,主要有制陶、工具制作、建筑、冶铜和纺织等。制陶采用快轮技术,以制作光、亮、黑的黑陶著名。汶阳遗址为莱芜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